《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时间:2025-11-04 14:20:21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

青春期存在许多危险,但它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青春期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活的最前沿。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能发现的错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露头,但经验老到的人总能洞察出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些错误越来越大,无法再被忽视了。

青春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我们也许可以尽量让他们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这样,处于这一境遇中的孩子所面对的压力可能就会减轻许多。如果他们觉得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成熟时,不可避免地会过度反应。

许多青春期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长大”的理解。如果“长大”意味着挣脱束缚,孩子就会反抗一切限制,这在该阶段的孩子身上很常见。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不再有权时时刻刻监督他们。父母越是想证明他们还是小孩,孩子就会越激烈地反抗以证明恰恰相反。这样的争斗会成长出敌对情绪,于是我们面对的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场景。

对成年生活准备不足的孩子在面对职业、友谊、爱情和婚姻时会惊慌失措,他们对以后是否能应付这一切没有任何信心。如果孩子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悲观,自然想要寻求最不费力的方法应对,但这些捷径根本没有用。这样的孩子越是被命令、被劝诫、被批评,就越是觉得如临深渊。我们越是推动他们,他们就越是想后退。如果不能给他们鼓励,所有试图帮助他们的努力都会成为错误,并更进一步摧毁他们。他们是如此悲观与恐惧,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奋发图强。

许多青春期“失败”的者在童年时都是被溺爱的孩子,显而易见,对那些已经习惯由父母为他们做好一切的孩子来说,面对成年的责任会尤其艰难。他们仍然想要被宠着,但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于是感觉生活欺骗了自己,对不起自己。他们在温室中长大成人,外面的气候对他们来说太过苦寒。

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它意味着我们已经克服了生命中所有的困难,终于生活在安全与胜利之中。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着摆脱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他就会一直落在后面。只有当他发自内心地找到了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

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何方,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朝着自我之外的目标而努力,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很好地训练自己,做好准备,以求达成目标。任何困难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成功路上需要跨越的障碍而已。反过来,如果他们的兴趣点只在于强调自身的不足,或是虽然对抗这种不足,但只是为了使自己从中脱身,他们就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一只笨拙的右手不会因为人心里想着要变得灵巧,盼望着少些笨拙,甚至避开那些显示出其笨拙的场面,就变成了灵巧的右手。只有通过实打实的练习,笨拙的手才有可能灵巧起来,并且对于“将来能够做好”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当下的笨拙所带来的挫败感。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

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

阿德勒也给了你一个办法,就是去认清自己的目标。

在阿德勒看来,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阿德勒又用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假如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来了,那学生们肯定会说,‘哎呀!阿德勒博士疯了吧!’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视全班,才会觉得自己很高大,有安全感,那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反而会觉得它很合理”。

这个例子说明了,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旦校准目标之后,你就会像弓箭手一样,绷紧身体和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为你锚定的这个目标来服务。

作者说,一直以来,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都是从行为本身来入手,单纯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不能这么干,要改变行为,先改变目标。

书中有个例子。他说有个男人,经常头疼,但一直都治不好。作者说,是因为这个人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办法,他头疼的目的是摆脱眼前的问题。

比如一头疼,他就不用出去见陌生人了,还可以借机对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头都这么疼了,你们要帮帮我”之类的。所以对这个男人来说,头疼简直就是一笔财富,能满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么舍得放弃这个毛病呢?

所以,如果不让这个男人意识到这一点,不让他改变自己的`目的,那么头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会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郁,继续用这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觉得喜欢,点个关注呗。你的肯定才是我最大的动力。非常感谢。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3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他的这本《自卑与超越》从寻找人生的意义出发,帮助我们去了解和深入思考真实的生命意义。

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一个人的现在是基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他理论的最后实践点是认为要想变得更好,需要的是人的优越和完善,通过合作让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在合作中提升健康的优越感。

整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合作的重视。无论是解决个体的问题,还是解决社会性的问题,包括犯罪、吸毒等等,他提出合作和奉献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个章节,作者都寄希望于合作的良好互动能够帮助人从自卑走向超越,从自私步入到奉献,进而完善人的能力和品格。

他提出孩子要从小培养合作能力,首先是从和母亲的合作开始的。当母亲和孩子合作愉快,关系变得良好而稳定的时候,孩子会再把这种关系延伸到父亲身上,之后再将这种关系延伸扩大到周围环境中。

这个合作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我们都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我们看中的总是比较、竞争以及比别人好,我们极少会欣赏合作和培养合作的精神,甚至我们也厌倦了奉献,认为奉献对个人毫无帮助,是个人道德走入到一个极高境界之后的锦上添花,却没有意识到奉献和合作如何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意义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殊不知,奉献和合作带来的个人价值感对于我们完善自我、认同自我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是我们的 ……此处隐藏8636个字……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2

《自卑与超越》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专著,其中许多观点,如对梦的解析、对性的认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差异较大。个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有目标导向的完整体,个体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其生活方式找到源头,解决之道在于增强个体的社会兴趣或社会合作。

摘录三段:

人生有三大任务:从事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或工作、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和实现一个人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即职业、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

如果个体不合作,对他人不感兴趣,对集体没有贡献,他们的生命就是浪费,他们从地球上消失后不能留下丝毫印记。

我们虽无法保证以正确态度度过一生的人一定能获得成功,但能保证他们一定不会失去勇气和自尊。

觉得本书的原名《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更好,附录的导图是亮点!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3

作者阿德勒开创了个体心理学,本书重在强调社会感在人格塑造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近百年前的著作,今天读来也许感觉不算完美,其实在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后人是在其基础之上逐步趋向完善。一共十二章,专门谈论自卑感的只有一章。每个人不同程度都有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现状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改善。既然自卑感普遍存在,必然要想办法寻求变化与超越。这时就看他是把自己的缺陷不足转化为动力、把注意力集中到奋斗目标上、精力用到具体事情上还是盯着自己的缺陷不放,后者无形中会导致缺陷被无限放大,最终真正变成了自己无法跨越的障碍。自卑感的存在是正常的,关键是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确立目标,把注意力向外扩展,将足化为动力,自卑就可以转化为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有效助力器。

开篇即说明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我理解为通过奉献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必先融入社会,对社会和他人发生兴趣,并且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书中说到,所有的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合作能力极低,这里我不大清楚有没有道理。实际上,任何人先天都具有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兴趣的潜质,但这种潜质必须得到后天的启发和培养,否则将来智力和理解力的发展会遇到巨大阻碍,这让我想起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的狼孩。

早期记忆是比较重要的'一章,以前看过武志红两本书,听过他一些音频,对早期记忆相关知识了解过一点。一个人从出生到六岁,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情感特征,以及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与诠释,摸索出了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六岁时人格结构基本已经形成,并成为日后相应行为的重要原因,对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他的成长史,尤其是早年经历。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包括了解我们自己,都需要追溯早期记忆。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事情,选择记住哪些经历,与他的生活风格密切相关。也许一些早年记忆不完全是真实发生过的,有可能经过记忆加工,但却是一个人潜意识的表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什么做为自己的起点。所以说早期记忆非常重要,它显示了一个人生活风格的根源和个性形成原因,之后这些特点再想改变,很难。

那么对家长来说早早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兴趣以及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好老师书中阿德勒的建议今天读来并不觉得新奇,那些内容是现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家长老师能够做到的。但在近百年前能提出这些观点还是很超前很有开创性的,后人是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其他章节讲到了梦、犯罪心理学、职业、爱情婚姻等等,贯穿整部书的主题是社会兴趣与合作精神对一个人至关重要,是生命意义的来源,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儿童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所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4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生活的意义;二、心灵与肉体;三、自卑感和优越感;四、早期的记忆;五、梦;六、家庭的影响;七、学校的影响;八、青春期;九、犯罪及其预防;十、职业;十一、人及其同伴;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